個人資料
⠠⠤𘭦名:趙章成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中國河南
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69
職業:軍事司令員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殧級八一勳章
⠠⠠⠠⠠⠤觫自由勳章
⠠⠠⠠⠠⠤𘀧磦𞥋
簡介
趙章成(1905-1969) 1934年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第129師司令部炮兵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炮兵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炮兵3師師長、特種兵縱隊參謀長。建國後,任西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炮兵第3訓練基地司令員、炮兵14師師長。1954年,赴朝鮮,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誌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9年11月,因心髒病突發,在北京逝世。
林彪元帥曾對趙章成有一句極為中肯和貼切的評語:“要像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個人成就
中國炮神――趙章成少將
趙章成是河南洛陽人,1905年出生。
趙章成為人憨厚隨和,與世無爭,由於文化低,他對重炮使用和炮兵指揮都比較陌生,知識結構跟不上我軍炮兵裝備的發展。同時,趙章成的個性和文化修養也使得他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炮兵指揮官。在後來的戰爭歲月裏隨著軍隊的壯大發展和裝備的
增加,迫擊炮逐漸退出了我軍炮兵的序列。趙章成也隨之淡出了軍史。
趙章成原是西北軍的迫擊炮手,在舊軍隊,盡管他沒有文化,但在嚴格的舊式軍棍訓練下,結合自己的天賦和戰鬥經驗,練就了精湛的迫擊炮操作技術,射擊技術十分嫻熟,而且總結出許多土辦法。趙章成1931年參加紅軍,在軍史上寫下了特殊的一筆。
趙章成先在紅3軍任炮訓隊隊長、紅3軍9師炮兵連連長。
與眾不同的是,趙章成又是一位沒有文化的技術幹部,加入紅軍時他甚至還是文盲。入黨後,趙章成仍然保持著他中國農民式的佛教信仰:不願殺生造孽與相信輪回轉世,在作戰開炮前總要禱告一番,說自己是奉命開炮,冤魂不要來找他。長征時還堅持著這個禱告習慣,在當時紅一方麵軍的中級幹部中一直傳為笑柄,而他的這個習慣直到長征結束後才完全放棄。幾十年後耿□在給外國朋友講趙章成故事的時候,將趙章成口念“阿彌陀佛”之詞改成了“托馬克思在天之靈”,也算一種演義。大概由於需要技術幹部和戰鬥頻繁等原因,在蘇區殘酷的肅反中,趙章成卻從沒有因為他的這個習慣受到任何的衝擊。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129師炮兵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炮兵主任。一次戰鬥中,八路軍繳獲了三門迫擊炮和一批炮彈,但參戰部隊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會操炮,而戰鬥又急需炮火支援。於是指揮部門急調本不在戰場的趙章成快馬趕來,並且專門選了六名戰士供他指揮。炮擊開始,六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在趙章成的口令指揮下為他的不同目標給炮彈改裝不同藥包,而趙章成則一個人同時操縱三門炮進行不間斷的射擊,直到三門炮的身管都打紅了。至於炮擊的效果,戰鬥結束後據俘虜供稱:當受到炮擊時,日軍指揮官根據炮火的準確和密度判斷,八路軍有一個迫擊炮排在進行齊射!百團大戰打管頭時,為了把日軍從碉堡裏趕出來,趙章成把迫擊炮炮彈裏的炸藥倒出一部分,填滿辣椒麵,再裝上引信,共製作了20發這樣的炮彈。為了提高射擊效果,趙章成率炮兵連把陣地推進到距敵150米處,表尺打到50度,親自瞄準試射。攻擊開始後,4門炮實施抵近射擊,一股股濃烈的辛辣氣味湧進敵人碉堡,日軍以為我軍打毒氣彈,紛紛棄堡出逃。在關家□戰鬥中,趙章成把炮兵陣地推進到距敵200米處,各炮以最快的速度發射,一分鍾打出25發炮彈,形成密集火網。趙章成親自指揮一門迫擊炮,用高射角,在山下向山上射擊,發發擊中目標。抗日戰爭後期,八路軍總部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步兵炮,請趙章成到兵工廠做技術指導。趙章成在火炮性能方麵的造詣較深,經他建議,對82迫擊炮進行改製,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擊發裝置,並將底盤傾斜著地,使炮筒與地平線的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擊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解放戰爭時期,趙章成任晉冀魯豫軍區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炮兵3師師長、特種兵縱隊參謀長。建國後,趙章成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炮兵第3訓練基地司令員、炮兵14師師長。
人物軼事
奔赴朝鮮
1954年,趙章成赴朝鮮,任誌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誌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六十年代的“大比武”運動中,趙章成又一次成為軍內的新聞人物。趙章成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當時,《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對趙章成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學拍成了詳細的軍教片在全軍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組鏡頭,趙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迫擊炮身管,右手接過旁邊遞來的炮彈,一發接一發地不停射擊,靶標被一個個地擊毀。
安順場強渡戰鬥
運載工具隻有一條小木船。第一船過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領隊的是連長熊尚林(抗戰時陣亡),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強行登上了對岸;第二船領隊的是營長孫繼先(建國後授中將軍銜,任濟南軍區副司令),當船到中遊時中彈漏水,因敵火力
壓製造成船工慌亂,偏離方向,一時難以靠近對岸。這時第一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敵機槍火力壓製在 趙章成與戰友灘頭,岌岌可危。指揮戰鬥的團長楊得誌急令趙章成開炮支援。這時趙章成僅用左手托起沒有炮架的炮身,全憑自己的手和經驗技術來代替瞄準裝置,僅僅三發寶貴炮彈,不可能試射,不允許浪費。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趙章成的三發炮彈,準確無誤地及時命中目標,摧毀了敵三個機槍火力點。趙章成的準確炮擊,使得“十八勇士”籍此機會奪占了工事,為第二船支援部隊靠岸贏得了時間。同時,這三炮對沒有重武器裝備的川軍是極大的威攝,他們並不知紅軍隻有三發炮彈。川軍士兵因懼怕炮擊而開始退逃,防禦徹底崩潰了。隨後楊得誌率增援部隊乘第三船渡河,安順場強渡戰鬥以紅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結束。
在某些作品中,將趙章成這重要的三炮誤記為是奪取瀘定橋的戰鬥。實際上,在瀘定橋戰鬥時,紅一方麵軍全軍已再也找不出一發迫擊炮彈來了,趙章成英雄無用武之地。
安順場戰鬥,令趙章成的名字留在了軍史上。然而,這還不是他“神炮”的顛峰之作。最能體現趙章成“神炮”魅力的戰鬥發生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找到有關那次戰鬥的具體時間、地點、規模等詳細材料,隻知道那時趙章成在一二九師
任職,是該師抗戰中期一次規模較大的攻擊戰鬥。在此我隻能將有關趙章成的一些細節寫出,如有哪位網友知道那次戰鬥的具體情況,還望告之。
在那次戰鬥中,八路軍繳獲了三門迫擊炮和一批炮彈,但參戰部隊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會操炮,而戰鬥又急需炮火支援。於是指揮部門急調本不在戰場的趙章成快馬趕來,並且專門選了六名戰士供他指揮。炮擊開始,六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在趙章成的口令指揮下
為他的不同目標給炮彈改裝不同藥包,而趙章成則一個人同時操縱三門炮進行不間斷的射擊,直到三門炮的身管都打紅了。至於炮擊的效果,戰鬥結束後據俘虜供稱:當受到炮擊時,日軍指揮官根據炮火的準確和密度判斷,八路軍有一個迫擊炮排在進行齊射!
可想而知,趙章成一個人手下的三門迫擊炮,發射的速度、準確度和火力密度已經達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後來的歲月中,很少讚揚部屬的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極為中肯和貼切的評語:“要象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神奇的三炮
第三次反圍剿結束時,我軍不但有迫擊炮,還有三七平射炮,紅1軍團將兩個炮兵連和一個工兵連組成 ⠨렦之子在接受采訪了炮工營,趙章成擔任營長。在黃陂戰役中,趙章成指揮炮1連參戰,當時霧大看不清目標,趙章成從敵人自動步槍聲判斷敵指揮機關在大龍坪,立即調正炮口,朝大龍坪猛轟,打跨了敵指揮機關。第二天戰鬥未結束,紅1軍團部附近突然出現大群敵人,當時紅1軍團部隻有電台人員和炮2連,趙章成急忙帶著20多名精幹的戰士迎擊敵人,沒想到這些敵人誤認為趙章成他們是自己人,500多人糊裏糊塗當了俘虜。在長征途中,趙章成的迫擊炮顯示了威力。烏江戰鬥,楊得誌團第一次強渡和夜間偷渡都告失敗,第二次晝間強渡,趙章成指揮炮兵營進行火力支援。趙章成僅經過簡單的目測和一發試射,第二發就準確擊中目標,摧毀了對部隊威脅很大的敵火力點。接著,他又以準確的炮擊打在敵反擊部隊的衝鋒隊形中,敵方反衝鋒隨之潰散,紅一方麵軍渡過了天險烏江。趙章成名聲大振是在強渡大渡河。當時劉伯承、聶榮臻指揮楊得誌團,以17勇士強渡大渡河,雙方展開炮戰,17勇士登岸後,沒有可依托的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楊得誌急令炮兵火力援助。當時隻剩下三發炮彈了,趙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樹起拇指,一連串唱出方向、標高、距離等數字。第一炮在反撲的敵人堆裏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敵押陣的指揮官,當敵人準備再次衝擊時,第三炮把敵人的隊形又炸亂了,這時17勇士占領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敵棄陣而逃。趙章成這三炮,在決定戰鬥勝負的關鍵時刻,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這神奇的三炮,永遠載入了我軍炮兵史冊。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評語:“要象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大比武運動
六十年代的“大比武”運動中,趙章成又一次成為軍內的新聞人物。“大比武”的重要內容,就是以樹立技術尖子來帶動加強全軍的軍事技術訓練。說到迫擊炮的操作技術,誰能比得過戰火中成名的“神炮將軍”?已過花甲之年的趙章成,在“大比武”運動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言傳身教,傳授他爐火純青已趨化境的迫擊炮技術。當時,<<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對趙章成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學拍成了詳細的軍教片在全軍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組鏡頭,趙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迫擊炮身管,右手接過旁邊遞來的炮彈,一發接一發地不停射擊,靶標被一個個地擊毀。。一個看上去憨厚慈祥的老人,完全和他的炮融為一體,是那樣的氣定神閑,威風凜厲。當看這影片時,我不由地想起別的影片中那些美國的、英國的、德國的、日本的、蘇聯的迫擊炮射擊場麵,那一個個炮手單腿跪地,每射一發就要低下頭去甚至臥倒一次,不知我的感覺對不對:這些士兵之中,永遠不會產生另一個趙章成!
文革期間
文革開始後,趙章成象他的許多老戰友一樣,成了“靠邊站”的將軍。但是,從沒有哪一個造反派組織想要去揪鬥“大比武”中有所作為的炮兵副司令趙章成。原因很簡單,一來趙章成從來不是“當權派”,二來哪個造反派敢說自己不知道紅軍強渡大渡河?
逝世
1969年11月,趙章成因心髒病突發,病逝於北京301醫院南樓。他逝世後,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與已去世的國家和軍隊高級領導人共處一堂,在他的靈前,擺放著兩座精製的迫擊炮模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